《繁花》开年“响不响”

记者 刘宗智

剧集《繁花》官宣将于12月27日正式播出,陪观众跨年,也成为2024年开年大戏中颇受关注的一部剧。该剧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是王家卫导演的首部剧集,胡歌领衔主演,与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共同演绎上世纪90年代沸沸扬扬的上海往事、活色生香的众生图景。

上海的文化符号

电视剧《繁花》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小说,以男主角阿宝的成长经历和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其大起大落,并最终延伸出来的一段关于时代的情义和至真的精彩故事。在剧集的预告片中,流金背景下,宝总(胡歌饰)推门而出,应和着之前概念海报里的神秘背影,加上一句地道的沪语,“侬好,我是阿宝,长远不见”。就此,有了《繁花》味道。

剧集《繁花》广受关注和原著小说有一定关系。2011年的某天,家住巨鹿大厦、当了大半辈子《上海文学》编辑的金宇澄,路过静安菜市场,回忆起自己亲历和目睹的一些人和事,突发奇想,在“弄堂网”——一个专门用方言谈论时事和娱乐的网站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取名“独上阁楼”,开始用上海话记录故事。原本只是每天一千字,没想到从此停不下来,评论栏里总有人不停顶帖:“后来呢?”于是事情就发展为,从一个螃蟹老板与沪生在露天菜市场聊八卦,一来二去,牵引出更多的人物,足以整理成一部长篇小说。

2012年,《繁花》一出版就被誉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加印十几次,销量超过20万册,一举拿下当年国内30多个文学奖项,并于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收获》主编程永新曾如此评价《繁花》:“它是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尽显王家卫风格

上海有太多故事可写,荣光与晦暗层层交叠,繁华与伤痛紧紧交织。《繁花》斩获茅盾文学奖后,作者金宇澄曾表示:“我写了《繁花》,越来越不明白上海,它虚无,是深不可测的一座原始森林,我在雾中,站在有限范围里,看清一点附近的轮廓。”而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恰恰击中了王家卫。

7年前,王家卫看了小说《繁花》,他说:“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补白了我上世纪60年代来香港后的上海面貌。”于是二话不说买下版权,要创作电影、电视剧两个版本,表示尽量尊重小说的方言,强调“剧中人都讲上海话,配字幕”。

王家卫的电影惯用独白叙事,在《繁花》的最新预告片中,胡歌的一段独白尽显王家卫的风格:“我记得小时候,我和蓓蒂喜欢爬到我家附近的东正教堂上面,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树。时光如水,把人带来,又一并带走了……那天坐在屋顶上,我一直没回头,因为我知道东正教堂就在身后,我怕看到楼去人空,鱼都游走了,留下的只有我。”

色调是一切记忆的前奏,从目前已放出的《繁花》预告片来看,镜头画面一如既往地“很王家卫”,冷暖色对比度强烈,虽然色彩鲜艳丰富但给人清冷的感觉,光影对比更是如教科书般精确。

胡歌演绎阿宝故事

《繁花》中的角色,多选用上海出生长大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胡歌饰演主角“阿宝”,马伊琍、唐嫣和辛芷蕾分别饰演与阿宝人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她们的角色性格各不相同,对阿宝人生的影响也不一样。除了胡歌、马伊琍、辛芷蕾、唐嫣四位领衔主演,《繁花》的主演团队中,还有游本昌、黄觉、陈龙、董勇、范湉湉、喻恩泰等老戏骨和实力派演员。

金宇澄写《繁花》,大多是聊天聊出来的,人物在叙述中对话,又在对话中叙述,一旦话接不下去了,有一个人就“不响”。整部小说里一千多个“不响”,生生把这个汉语词典里本没有单独注解的词贴上了作家的个人标识。剧集《繁花》延续了这种风格,阿宝的故事到底“响不响”,令人期待。

剧集的布景也极为精致考究。据说,为了拍摄该片,王家卫在横店影视城订了六个高标准摄影棚,剧组花大成本搭建了一比一的实景,就是要沉浸式地再现当年上海的都会景象。“一浪高过一浪,九零红男绿女,曾留下多少潇洒,又有多少物事消失在上海的夜空中?”为更准确地还原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时髦气韵,《繁花》剧组还曾以小说里阿宝的口吻,在上海当地媒体刊登寻物启事,向全社会征集上世纪90年代与上海有关的老物件。

(来源:齐鲁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标题:《繁花》开年“响不响”

地址:http://www.greeer.com/kongdiao/5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