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如何联合申遗?文博专家有这些建议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 伍勇

三星堆遗址代表了距今约4500—2900年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系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三星堆每一次考古发掘,都会引起“三星堆热”。

而位于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是距今约3200—2600年期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即古蜀王国的都邑。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研究成果显示,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两处遗址对于探索古蜀文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的话题引发关注。三星堆-金沙将如何进行联合申遗?1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弘涛,探讨关于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的建议。

太阳神鸟金饰(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微博)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

建议从土地、政策与资金三方面推进

雷雨提到,自2006年12月,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共同作为“古蜀文明遗址”项目入列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已经三次入列该名单。四川省也从2021年开始,着手推进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为何要申遗?在雷雨看来有三点必要性。首先,申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的实物见证。其次,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够进一步推动古蜀文明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除此之外,推动申遗工作还有助于充分展示古蜀文明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价值,大力提升三星堆和金沙品牌国际影响力,助推文旅产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青铜大立人(图据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

从哪些方面推动申遗工作?雷雨建议,按照申遗有关要求,由四川省政府统筹建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文物局做好申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在具体措施方面,他建议四川省政府支持三星堆遗址文物保护区开展土地增补平衡试点等土地政策,加大考古文物保护专项土地指标和政策支持。考虑到遗址保护传承资金需求巨大,他还建议四川省政府研究制定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推动古蜀文明考古研究。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

申遗文本编制、遗产监测等项目已全面启动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正式提上日程,社会各界对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呼声很高、寄望甚厚。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该怎么做?目前遇到的难点在何处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最新的情况。

“作为国家及省市政府的战略目标任务,按照国家申遗工作总体安排部署,我们与三星堆也在积极推进联合申遗工作,目前金沙遗址已组建申遗工作专班,申遗文本编制、金沙遗址博物馆综合提升改造、遗产监测等项目已全面启动。同时,与三星堆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共同稳步推进联合申遗工作。”朱章义说。

申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项国家行为,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处。因此,即便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项目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两处遗址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但依然受申报指标限制,并面临激烈的竞争。朱章义在采访中也谈到,如何提炼归纳遗产的价值,如何表达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满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如何将研究成果,用国际化的表达,让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理解并赞同……这些都是申遗过程中,需要梳理清楚的内容。

“我们已经调动全馆各个部门的力量,但还是遇到了专业人才力量较为薄弱这一难点和困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同时也在对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自诊自查,改进金沙遗址在遗产保护、展示、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外,金沙遗址博物馆自2007年开馆以来,10多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陈列展览、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提升改造的项目多,难度大,时间又特别紧。”

申遗之路虽然漫长艰巨,但朱章义透露道,目前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在按计划实施申遗综合提升,在博物馆“主体建筑及内部空间、设施设备改造”“优化博物馆现有服务功能”“优化展览、环境,突出价值阐释”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为申遗工作提供全面、完备且满足世界遗产保护、展示和服务标准的遗产地空间。

同时,按申遗工作推进时间要求,金沙遗址博物馆会做好申报世界文化的申遗文本编制、遗产监测、申遗标识系统建设、档案建设、宣传片拍摄等具体申报工作。此外,也将在健全完善联合申遗协调机制、广泛开展咨询论证、持续深化考古研究、深入开展宣传动员等方面持续着力,全方位做好联合申遗工作。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正在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遗址的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修复、监测、宣传、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希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朱章义说道。

商周大金面具(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专家:

与乡村振兴结合 参与遗址保护利用

在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弘涛看来,三星堆-金沙的联合申遗,可因地制宜,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结合乡村振兴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路径,“在乡村振兴这种国家战略性布局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联合申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6月22日,大明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在刘弘涛看来,都是三星堆-金沙申遗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今年正好是中国自1985年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20个年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52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视角考虑,我们如何能做得更好,这是值得潜心思考的。”刘弘涛说。

在刘弘涛看来,随着特色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四川今后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因此在遗产保护及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应当更加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不仅中国人认为保护工作做得好,更要站在国际视野上思考,如何吸引包括国外专家和普通大众的更多关注,号召全世界的人参与“三星堆-金沙”遗址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甚至很多国际友人回去后还愿意主动帮我们宣传古蜀文化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

此前,刘弘涛在出席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研讨会的时候曾提到,在近些年申遗工作中,国际视野对社区参与遗址保护、遗址与乡村和谐共处等问题愈发关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也是国际上的前沿课题。”他介绍。

从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来看,三星堆遗址周边原就有村民生活区域。如何发动村民参与到遗址区未来的保护文旅融合的发展中,甚至通过申遗和文旅发展带动当地就业,给原村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点在申遗中同样很重要。“保护文化遗址不仅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当地人的责任。”刘弘涛说。

刘弘涛认为遗址周边乡村地区参与遗址的保护利用是关键,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看,这可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思考相结合。“在乡村振兴这种大的国家战略性布局背景下,如何做好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联合申遗,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刘弘涛对三星堆-金沙的联合申遗,充满了期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题:三星堆-金沙如何联合申遗?文博专家有这些建议

地址:http://www.greeer.com/fuwu/9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