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月24日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1000天。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的首个舱段,于2021年4月29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开局之战、奠基之战,任务成功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和核心舱起飞质量22.5吨,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舱内安装3个科学实验机柜和1个应用任务公用支持机柜,舱外预留载荷挂点,配置了大机械臂。配备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天和核心舱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统一保障载人环境,具备支持交会对接、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等能力,支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通过在轨组装构成“T”型构型,三舱建造完成后在轨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还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新闻链接:回顾中国空间站圆梦之旅

天和核心舱嵌入太空的这1000个日夜里,迎来了6个航天员乘组、6艘货运飞船,与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形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开始持续产出应用成果。下面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中国空间站的圆梦之旅。

2021年4月29日上午,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天和核心舱起飞质量22.5吨,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

2021年5月29日,刚刚入轨一个月的天和核心舱就迎来了首位造访者,具备6.9吨物资上行能力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组合体。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等一系列任务。

2021年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入轨,与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形成“一”字构型。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三名航天员先后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等工作。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完成。

2022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2022年6月5日,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入驻。神舟十四号被称为“最忙乘组”。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问天舱是我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具备短期独立飞行能力,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作为天和核心舱的系统级备份,具有对空间站组合体的管理与控制能力。航天员不仅可以在问天舱里开展空间实验和试验,同时,问天气闸舱也是航天员实施出舱活动的主要舱口。

2022年9月30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进行了转位。空间站组合体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也是第二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参与空间站与组合体管理,货物气闸舱可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为舱内外科学实验提供支持。梦天实验舱的加入标志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

2022年11月12日,空间站组合体迎来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天舟五号2小时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用时,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交会对接历时最短的新纪录。

2022年11月29日,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至此,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值得记忆的是,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成功实现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会师。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

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奔赴空间站,经过升级改造的天舟六号,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载货能力由原来的6.9吨提升到了7.4吨。从天舟六号开始,我国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从一年两发优化为两年三发,节省了天地运输成本。

2023年5月30日,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这是一个由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组成的全新阵容。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了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领命出征。开启半年的太空出差任务。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这几天,三名航天员正忙着转运和整理本月刚到访的天舟七号上的物资,春节将至,让我们预祝航天员在空间站过个幸福年,也预祝新的一年,中国空间站圆梦之旅一帆风顺!

来源: 央视网

标题:回顾中国空间站精彩圆梦之旅 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满千日

地址:http://www.greeer.com/zhongyangkongdiao/95980.html